知识学堂
-
【甄后】人物生平
闺中博士 文昭皇后于183年1月26日(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)出生,中山无极人(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),汉太保甄邯的后代。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孙,太师孔霸之子,官至大将军、丞相、太傅、太师,为四朝辅政大臣…
-
【甄后】轶事典故
魏氏春秋 袁绍被打败之后,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纳甄氏为妻,孔融写信嘲笑曹操说:“武王伐纣,将妲己赏赐给周公。”曹操因为知道孔融学识渊博,以为是书中没有看过的典故,后来见到他,就询问这件事,孔融回答道:“用现在的事来…
-
【甄后】朝阳后陵
文献记载 文昭皇后甄氏在史书中即富有传奇色彩、美貌倾城,知书达理。三国时北有甄姬,南有二乔,可见三人在三国鼎立时人们心中的地位。太和四年十一月,其子明帝曹叡派甄氏的侄子甄像持节到甄氏墓前“昭告后土”,十二…
-
【杨慎】评价
褒 李贽在《续焚书》中说: “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,人品俊伟,然得弟读之,益光彩焕发,流光百世也。岷江不出人则已,一出人则为李谪仙、苏坡仙、杨戍仙,为唐代、宋代并我朝特出,可怪也哉!” 李贽恨不得“余是以窃附景仰之私…
-
【杨慎】儒学思想
揭示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着“重虚谈”、“多议论”、“学而无实”、“学而无用”的弊端。 杨慎说: 骛于高远,则有躐等凭虚之忧;专于考索,则有遗本溺心之患。故曰:“君子以尊德性而道问学”。故高远之弊,其究也,以六经为…
-
【杨慎】小传
蟾宫折桂 升庵自幼聪慧过人,又非常好学,再加上他出生于书香门第,是吏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,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,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。七岁时,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,常能背诵。十一岁时,就会写…
-
【杨慎】生平
杨慎自幼聪颖,十一岁即能作诗。十二岁,写成《古战场文》,众人皆惊。进京后,写《黄叶诗》,为李东阳所赞赏,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。明武宗正德六年(1511)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(状元),赐进士及第,授翰林院修撰。正德十二年(151…
-
【杨慎】文史创作
杨慎存诗约2300首,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。因他居滇30余年,所以“思乡”、“怀归”之诗,所占比重很大。他在被谪滇时,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,所作的《江陵别内》表现别情思绪,深挚凄婉。《宿金沙江》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…
-
【杨慎】著述管窥
小学:《古音》七书、《丹铅》诸录、《六书博证》等。经学:《升庵经说》、《易解》、《檀弓丛训》等。文学:《升庵诗话》、《艺林伐山》、《绝句衍义》、《画品》、《全蜀艺文志》等。史地:《云南山川志》、《南诏野史…
-
【冯子振】生平
冯子振(1253-1348),字海粟,自号瀛洲客,怪怪道人,湖南省攸县人。(子振赠朱君壁诗作于是月)以后年在七十一岁。以外仕为承事郎,集贤待制与天台陈孚友善,孚极敬畏之,自以为不可及。 子振于书无所不记,当其篇文时,酒酣耳热,命侍史…
-
【刘幽求】生平
早期事迹 刘幽求在武则天圣历年间参加制科考试,被任命为阆中县尉,因受到刺史的轻视,弃官而去,后授朝邑县尉。担任宰相 710年(景云元年),韦皇后意欲篡位,毒死唐中宗,改立温王李重茂为帝,并临朝听制。刘幽求与临淄王李隆基…
-
【刘幽求】轶事典故
神龙政变时,桓彦范等人虽诛杀张易之兄弟,但却没有杀死武三思。刘幽求进言道:“不杀武三思,你们最终会死无葬身之地。现在若不早作准备,等到大祸临头时就来不及了。”桓彦范不听。后来,武三思果然窃取朝权,将桓彦范等五人…
-
【刘幽求】后世地位
779年(大历十四年),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,刘幽求位列第一等十一人之内。 780年(建中元年),刘幽求与裴寂、刘文静等三十四人被唐德宗定为功臣上等。 848年(大中二年),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,其中就有“…
-
【邵雍】家庭成员
父:邵古。子:邵伯温,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、利州路转运副使。孙:邵溥、邵博、邵传。…
-
【邵雍】主要成就
儒学成就 两宋理学(或称新儒学)的产生,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。在理学的创立阶段,邵雍和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,《宋史·道学一》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邵雍。朱熹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