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大奇论】译文
肝经、肾经、肺经胀满者,其脉搏必实,当即发为浮肿。肺脉壅滞,则喘息而两胁胀满。肺脉壅滞,则两胁胀满,睡卧时惊惕不安,小便不利。肺脉壅滞,则从胁下至少腹部胀满,两侧小腿粗细不同,患侧从臀部至小腿或肿大、或短缩(跛),容易得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脉解】译文
足太阳膀胱经有所谓腰部和臀部肿胀、疼痛的症状,是因为农历正月,地支为寅,(卦象为“泰”,三阴三阳正好平衡,说明阳气已经上升到可以与阴抗衡,所以是)太阳。正月里虽然阳气开始生发,但阴寒之气还很旺盛,当阳气没有按照正常的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刺要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。 岐伯回答说: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,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,病在表应当浅刺,病在里应当深刺,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(疾病所在),而不能违背这一法度。刺得太深,就会损伤内脏;刺得太浅,不仅达不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厥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厥证有寒有热,是怎样形成的? 岐伯答道:阳气衰竭于下,发为寒厥;阴气衰竭于下,发为热厥。 黄帝问道:热厥证的发热,一般从足底开始,这是什么道理? 岐伯答道: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,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病能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有患胃脘痈病的,应当如何诊断呢? 岐伯回答说:诊断这种病,应当先诊其胃脉,他的脉搏必然沉细,沉细主胃气上逆,上逆则人迎脉过盛,过盛则有热。人迎属于胃脉,胃气逆则跳动过盛,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,所以胃脘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刺腰痛】译文
足太阳膀胱经发病使人腰痛,痛时牵引项背臀部,好像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。治疗时应刺郤中(即委中穴)在足太阳经后腘窝上出血,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。 足少阳胆经发病使人腰痛,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,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风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风邪侵犯人体,或引起寒热病,或成为热中病,或成为寒中病,或引起疠风病,或引起偏枯病,或成为其他风病。由于病变表现不同,所以病名也不一样,甚至侵入到五脏六腑,我不知如何解释,愿听你谈谈其中的道理。 岐伯说:风邪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痹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痹病是怎样产生的? 岐伯回答说:由风、寒、湿三种邪气杂合伤人而形成痹病。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,寒邪偏胜的叫痛痹,湿邪偏胜的叫着痹。 黄帝问道:痹病又可分为五种,为什么? 岐伯说:在冬天得病称为骨痹;在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痿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五脏都能使人发生痿病,是什么道理呢? 岐伯回答说:肺主全身皮毛,心主全身血脉,肝主全身筋膜,脾主全身肌肉,肾主全身骨髓。所以肺脏有热,灼伤津液,则枯焦,皮毛也成虚弱、干枯不润的状态,热邪不去,则变生痿躃;心脏有热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举痛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,必能应验于人事;善于谈论历史的,必能应合于今事;善于谈论人事的,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。这样,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而不迷惑,了解事物的要领极其透彻,这就是所谓明达事理的人。现在我想请教先生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腹中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,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,这是什麽病呢? 岐伯回答说:这叫鼓胀病。 黄帝说:如何治疗呢? 岐伯说:可用鸡失醴来治疗,一刺就能见效,两济病就好了。 黄帝说: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麽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疟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一般来说,疟疾都由于感受了风邪而引起,他的修作有一定时间,这是什麽道理? 岐伯回答说: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,先起于毫毛竖立,继而四体不舒,欲的引伸,呵欠连连,乃至寒冷发抖,下颌鼓动,腰脊疼痛;及至寒冷过去,便是全身内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刺疟】译文
足太阳经的疟疾,使人腰痛头重,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,热势很盛,热止汗出,这种疟疾,不易痊愈,治疗方法,刺委中穴出血。 足少阳经的疟疾,使人身倦无力,恶寒发热都不甚厉害,怕见人,看见人就感到恐惧,发热的时间比较长,汗出亦很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气厥论】译文
皇帝问道:五脏六腑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? 岐伯说:肾移寒于脾,则病痈肿和少气。脾移寒于肝,则痈肿和筋挛。肝移寒于心,则病发狂和胸中隔塞。心移寒于肺,则为肺消;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一分,小便要排二分,属无法治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咳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肺脏有病,都能使人咳嗽,这是什麽道理? 岐伯回答说:五脏六腑有病,都能使人咳嗽,不单是肺病如此。 黄帝说: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。 岐伯说:皮毛与肺是想配合的,皮毛先感受了外邪,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。再由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