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热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,都属于伤寒一类,其中有的痊愈,有的死亡,死亡的往往在六七日之间,痊愈的都在十日以上,这是什麽道理呢?我不知如何解释,想听听其中的道理。 岐伯回答说:太阳经为六经之长,统摄阳分,故诸阳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刺热】译文
肝脏发生热病,先出现小便黄,腹痛,多卧,身发热。当气邪入脏,与正气相争时,则狂言惊骇,胁部满痛,手足躁扰不得安卧;逢到庚辛日,则因木受金克而病重,若逢甲已日木旺时,便大汗出而热退若将在庚辛日死亡。治疗时,应刺足厥阴肝和足少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评热病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有的温热病患者,汗出以后,随即又发热,脉象急疾躁动,其病逝不仅没有因汗出而衰减,反而出现言语狂乱,不进饮食等症状,这叫什麽病? 岐伯回答说:这种病叫阴阳交,阴阳交是死症。 黄帝说: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。 岐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逆调论】译文
黄帝道:有的病人,四肢发热,遇到风寒,热得更加厉害,如同炙于火上一般,这是什麽原因呢? 岐伯回答说:这是由于阴气少而阳气胜,所以发热而烦闷。 黄帝说:有的人穿的衣服并不单薄,也没有为寒邪所中,却总觉得寒气从内而生,这是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太阴、阳明两经,互为表里,是脾胃所属的经脉,而所生的疾病不同,是什麽道理? 岐伯回答说:太阴属阴经,阳明属阳经,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,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,病或从内生,或从外入,发病原因也有差异,所以病名也就不同。 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阳明脉解】译文
黄帝问道:足阳明的经脉发生病变,恶见人与火,听到木器响动的声音就受惊,但听到敲打钟鼓的声音却不为惊动。为什麽听到木音就惊惕?我希望听听其中道理。 岐伯说:足阳明是胃的经脉,属土。所以听到木音而惊惕,是因为土恶木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天在上覆盖着,地在下载负着,天地之间万物俱备,但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。人是依赖天地的精气而生存,顺应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而成长。上至君主,下至平民,任何人都愿意保全身体的健康。但是,往往有了病,却因病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用针的技术,必然有一定的方法准则,究竟有什么方法,什么准则呢? 岐伯回答说:要效法于天地自然的变化,并结合日、月、星辰的运行规律。 黄帝道:请立即详尽解释一下。 岐伯说:凡针刺之法,必须首先观察日月星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我听说九针有九篇文章,而先生又从九篇上加以发挥,演绎成为九九八十一篇,我已经完全领会它的精神了。《针经》上说的气之盛衰,左右偏盛,取上以调下,去左以调右,有余不足,在荥输之间进行补泻,我亦懂得了。这些变化,都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什么叫虚实? 岐伯回答说:邪气旺盛(外邪侵入),是为实证;精气衰弱(内伤损耗),就为虚证。 黄帝道:虚实变化的情况是怎样呢? 岐伯说:气虚的情况,是由于肺气虚弱所导致;气机上逆,就会导致两足寒冷。肺气虚弱不在它所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宣明五气】译文
五味与五脏的吸收关系:酸味入肝脏,辛味入肺脏,苦味入心脏,咸味入肾脏,甜味入脾脏。这就是所说的五味与五脏的吸收关系。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引起的病变关系:心气失调则唉声叹气。肺气失调则咳嗽。肝气失调则表现在言语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血气形志】译文
人体各经脉气血多少,是有一定的正常数量比例的:太阳经脉常多血少气,少阳经脉常少血多气,阳明经脉常多气多血,少阴经脉常少血多气,厥阴经脉常多血少气,太阴经脉常多气少血,这是先天给予正常人的气血数量比例。 足太阳膀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经脉别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人们的居住环境、活动或静处、性情勇敢或者怯懦有所不同,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? 岐伯回答说:人在惊恐、忿怒、劳逸、活动或静处的情况下,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。所以,夜间远行劳累,就会扰动肾气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,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,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,怎样是顺从呢?怎样是悖逆呢?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么一会事。 岐伯回答说:五行就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表现在时令气候…
-
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】译文
黄帝问道:春时的脉象如弦,怎样才算弦? 岐伯回答说:春脉主应肝脏,属东方之木。在这个季节里,万物开始生长,因此脉气来时,软弱轻虚而滑,端直而长,所以叫做弦,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,就是病脉。 黄帝道:怎样才称反呢? 岐伯说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