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一十七】部分译文
(上) 李纲,字伯纪,邵武人,从其祖父起开始在无锡居住。其父李夔,最高官至龙图阁待制。政和二年(1112)李纲中进士,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殿中侍御史,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,被改为比部员外郎,后又迁为起居郎。 宣和元年(1119)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一十八】部分译文
(下) 绍兴二年(1132),李纲被任命为观文殿学士、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。当时,在荆湖、江湘等路,流民和从前线溃散下来的士兵群起变为盗贼,其数量不可胜计,多的达到几万人,李纲将他们全部剿灭了。李纲上书说:“荆湖,是国家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一十】部分译文
赵挺之字正夫,密州诸城人。考中进士前几名。熙宁年间建立学校,被选任为登、棣二州教授,德州通判。哲宗即皇位,赏赐士卒们缗钱,郡守贪污不及时付给士卒,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,拿着白梃冲进府衙。郡守躲避,官吏们都逃走。挺之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一十一】部分译文
李邦彦字士美,怀州人。其父李浦是个银匠。邦彦喜欢跟进士交游,河东举人入京者,一定取道怀州拜访邦彦。如果要添置什么,李浦也停下工作备办,而且又资助路费,从此邦彦声誉鹊起。入京补为太学生,大观二年(1108),皇上赐他进士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一十二】部分译文
何栗字文缜,仙井人。政和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,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。过了一年,提举京畿学事,受召入朝任主客员外郎、起居舍人,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。 徽宗多次咨访他,打算让他担负谏官的责任。有人指责何 栗与苏轼是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零三】部分译文
孙觉字莘老,高邮人。刚刚二十岁,跟从胡瑗受学。胡瑗的弟子千数,区分其老成者为经社,孙觉年纪最轻,俨然居于其间,大家都对他推重佩服。登进士第,调任合肥主簿。有一年发生旱灾,州府劝课百姓捕蝗虫输纳给官府,孙觉说:“正是吃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零四】部分译文
刘安世字器之,魏人。父亲刘航,进士及第,历任虞城、犀浦知县。虞城多奸猾之徒,喜欢掠夺盗窃;犀浦百姓懦弱而驯服。刘航为政,宽猛缓急不同,两县都太平。任宿州知州。监督相伴西夏使臣,使臣多所要挟请求,执礼不恭敬,而且想穿皮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零五】部分译文
彭汝砺字器资,饶州鄱阳人。治平二年(1065)举进士第一名。历任保信军推官、武安军掌书记、潭州军事推官。王安石看到他的《诗义》,补国子直讲,改任大理寺丞,提升为太子中允,不久厌恶他。 御史中丞邓绾将要提升为御史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零一】部分译文
梁焘字况之,郓州须城人。父亲梁蒨,兵部员外郎、直史馆。梁焘因梁..在任,为太庙斋郎。考中进士中等等次,编校秘阁书籍,升集贤校理、通判明州,检详枢密五房文字。 元丰年间久旱,梁焘上书议论时政说: “陛下往日怜念下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九十七】部分译文
苏轼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。他十岁时,父亲苏洵到各地求学,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,苏轼听到古今成败之处,就能说出其中的要旨。程氏读东汉《范滂传》时,激愤叹息,苏轼请问:“我如果成为范滂,母亲是否赞许?”程氏说:“你能成为范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九十九】部分译文
吕大防字微仲,他的先辈是汲郡人。祖父吕通,太常博士。父亲吕贲,比部郎中。吕通葬在京兆蓝田,于是定居在这里。大防进士及第,调任冯翊主簿、永寿县令。永寿县没有井,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,大防巡行近境,得到二泉,打算疏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一百】部分译文
王存字正仲,润州丹阳人。从小善于读书,十二岁时,辞别亲人在江西拜师,五年才归。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,王存惟独写古文几十篇,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,自认为不及。 庆历六年(1046),登进士第,调任嘉兴主簿,提升为上虞县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九十五】部分译文
司马光字君实,陕州夏县人。父亲司马池,官至天章阁待制。司马光七岁时,凛然像成年人,听到人讲说《左氏春秋》,喜爱上了这部书,回去给家人讲解,就能讲述其中的大概要旨。自此以后手不释卷,以至不知饥渴寒暑。一次,一群小孩在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九十六】部分译文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为蜀守,一见到范镇就很喜欢他,把他召到府舍中,使他给子弟讲学。范镇更加自谦恭退,每每步行到官府门口,一年以后,人们还不知道他是守帅的客人。等到薛奎回到朝廷,就带着范镇一起到京城。有人问…
-
【宋史·列传·卷九十一】部分译文
李师中字诚之,楚丘人。十五岁时,上书陈述时政,父亲李纬任泾原都监,十多万西夏人进犯镇戎,李纬率领军队出战,但安抚司所派遣的别将郭志高逗留不前进,诸将领因众寡不敌,不敢再出战,李纬因此被责斥降职。李师中拜访宰相辩论父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