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八】部分译文
速哥,蒙古族人,蒙古军中的一员勇猛战将。宪宗四年(1254)随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征讨四川。五年,万户刘七哥、阿剌鲁阿力与宋军大战于巴州,失利,为宋军围困。速哥纵马杀入敌军,救回被俘的刘七哥等,因功受赏白银五十两、马二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二】部分译文
赛典赤赡思丁,一名乌马儿,回回人,别庵伯尔之后裔。回回族语“赛典赤”,即汉语贵族之意。太祖西征时,赡思丁率千骑奉文豹、白鹘迎降。太祖命他参加宿卫军,随太祖征伐,只呼他为赛典赤而不叫他本名。 太宗即位后,授他为丰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三】部分译文
安童,木华黎四世孙,霸突鲁之长子。 中统初年(1260),世祖追录元勋时,召安童入宫掌管宿卫军,这时才十三岁,而爵位在百官之上。母姓弘吉剌氏,世祖昭睿皇后之姊。 中统四年,朝廷将惩处阿里不哥党徒千余人,太祖问安童:“朕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四】部分译文
伯颜,蒙古族八邻部人。曾祖述律哥图,侍奉太祖,为八邻部左千户。祖父阿剌,承袭其父职,兼为断事官,平忽禅有功。父亲晓古台,承袭祖辈官职,随宗王旭烈兀开拓西域。伯颜长于西域。 至元初年(1264),旭烈兀派伯颜入朝奏陈有关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五】部分译文
阿术,姓兀良氏,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,沉着机敏,有勇有谋。宪宗时,随父征西南夷,率精兵为斥候,所向无敌。平大理,降交趾,均有战功,事见《兀良合台传》。 世祖即位后,阿术执掌宿卫。中统三年(1262),参加平叛李王..有功,拜征南都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六】部分译文
来阿八赤,宁夏人。父术速忽里归附太祖。宪宗即位,大举伐宋,攻钓鱼山,命诸将商议进取之计,术速忽里建议“:川蜀之地,三分我有其二,还未归附的只是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,地小势弱,兵粮皆靠东南供给,故死守以抗我师。蜀地险要,重庆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七】部分译文
彻里,姓燕只吉台氏。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,从太祖平定中原,因功封徐、邳二州,从此安家于徐州。彻里自幼失父,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。 至元十八年(1281),世祖召见了他,留在身边,常向他询问民间的事。随大军征东北边境,回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】部分译文
阔阔不花,姓按摊脱脱里氏,体格魁伟,臂力过人,以善射闻名。太祖十三年(1218),太师木华黎伐金,所属蒙古探马赤军分为五部,阔阔不花为五部前锋都元帅,所向无敌。阔阔不花不滥杀人,而是以其威信使人归附,故他所领导的军队,攻城略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十一】部分译文
塔本,伊吾庐人。因好宣扬别人的好处,故又称之为“扬公”。其父名宋五设托陀“,托陀”是其国王赐他的称号,意思是“国老”。 塔本最初随太祖讨平蒙古诸部。以后随军围攻燕,征讨辽西,攻克平滦、白靅诸城。蒙古军士滥杀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】部分译文
木华黎,姓札剌儿氏,孔温窟哇之第三子。孔温窟哇随太祖平定蒙古各部有功。木华黎足智多谋,力大善射,与博尔术、博尔忽、赤老温同为太祖部下,号称“四杰”。有一天随太祖三十余骑,行至溪谷之间遇寇,木华黎挽弓射之,三发三中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七】部分译文
察罕,初名益德,姓乌密氏,唐兀族人。父亲名曲也怯律,为西夏国朝臣。 察罕武勇过人,幼年牧羊时,常立竿于地上,把帽子挂在竿头,行跪拜礼,绕竿歌舞。有一日,太祖打猎行过此处,见察罕如此行动,深为奇怪,问他因何这般。察罕回答道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八】部分译文
速不台,蒙古兀良合人,哈班之次子,骁勇善骑射。 太祖七年(1212)蒙古大军攻金国之桓州,速不台首先破城而入。十一年太祖于秃兀剌河之黑林召集诸将议会,问“谁能为我征伐灭里吉?”速不台请战。十四年,率蒙古军至蟾河,与灭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九】部分译文
巴而术阿而忒的斤,原为高昌国王,臣属于契丹。太祖四年(1209),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杀契丹所置监国等官,归附于蒙古,遣使致书太祖,表示“愿率部众为臣仆”。太祖六年,他亲至怯绿连河朝见太祖,并请求太祖收为义子,仍表示要“竭尽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二】部分译文
睿宗景襄皇帝,名拖雷,太祖第四子,太宗之弟。太祖驾崩时,太宗正在霍博,由拖雷暂时管理国事。 太宗于元年(1229)夏还京,八月即皇位。第二年秋,太宗伐金,命拖雷率军同行,破天城堡,拔蒲城县,渡黄河攻凤翔。太宗三年破洛阳、河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三】部分译文
裕宗徽仁裕圣皇后,名伯蓝也怯赤,又名阔阔真,姓弘吉剌氏,生顺宗、成宗。 阔阔真入宫之前,有天世祖外出打猎,途中口渴,至一帐篷内,见一女子正在梳理驼绒。世祖随从在帐篷内寻找马奶,该女子说:“马奶倒是有,只是父母和诸兄都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