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奇病论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黄帝内经·素问·奇病论
-
黄帝问道:有的妇女怀孕九个月,而不能说话的,这是什么缘故呢?
岐伯回答说:这是因为胞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,阻绝不通所致。
黄帝说:为什么这样说呢?
岐伯说:宫的络脉系于肾脏,而足少阴肾脉贯肾上系于舌本,今胞宫的络脉受阻,肾脉亦不能上通于舌,舌本失养,故不能言语。
黄帝说:如何治疗呢?
岐伯说:不需要治疗,待至十月分娩之后,胞络通,声音就会自然恢复。《刺法》上说: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,邪气有余的不可用补法,以免因误治而造成疾病。所谓“无损不足”,就是怀孕九月而身体瘦弱的,不可再用针石治疗以伤其正气。所谓“无益有余”,就是说腹中已经怀孕而又妄用泻法,用泻法则精气耗伤,使病邪独据于中,正虚邪实,所以说疾病形成了。
黄帝说:有病胁下胀满,气逆喘促,二三年不好的,是什么疾病呢?
岐伯说:病名叫息积,这种病在胁下而不在胃,所以不妨碍饮食,治疗时切不可用艾灸和针刺,必须逐渐地用导引法疏通气血,并结合药物慢慢调治,若单靠药物也是不能治愈的。
黄帝说:人有身体髀部、大腿、小腿都肿胀,并且环绕肚脐周围疼痛,这是什么疾病呢?
岐伯说:病名叫伏梁,这是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。邪气流溢于大肠,而流着于肓膜,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,所以环绕脐部作痛。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,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。
黄帝说:人有尺部脉搏跳动数疾,筋脉拘急外现的,这是什么病呢?
岐伯说:这就是所谓诊筋病,此人腹部必然拘急,如果面部见到或白或黑的颜色,病情则更加严重。
黄帝说:有人患头痛已经多年不愈这是怎么得的?叫做什么病呢?
岐伯说:此人当受过严重的寒邪侵犯,寒气向内侵入骨髓,脑为髓海,寒气由骨髓上逆于脑,所以使人头痛,齿为骨之余,故牙齿也痛,病由寒邪上逆所致,所以病名叫做“厥逆”。
黄帝说:好。
黄帝说:有患口中发甜的,病名叫什么?是怎样得的呢?
岐伯说:这是由于五味的经气向上泛溢所致,病名叫脾瘅。五味入于口,藏于胃,其精气上输于脾,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,因病津液停留在脾,致使脾气向上泛溢,就会使人口中发甜,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。患这种病的人,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,肥腻能使人生内热,甘味能使人中满,所以脾运失常,脾热上溢,就会转成消渴病。本病可用兰草治疗,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。
黄帝说:有病口中发苦的,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,这是什么病?是怎样得的呢?
岐伯说:病名叫胆瘅。肝为将军之官,主谋虑,胆为中正之官,主决断,诸谋虑取决于胆,咽部为之外使。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,情绪苦闷,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,胆汁循经上泛,所以口中发苦。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,这种治法。记载于《阴阳十二官相使》中。
黄帝说:有患癃病,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,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。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,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,人迎脉躁动急数,呼吸喘促,肺气上逆,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。寸口脉微细如头发,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。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?叫做什么病呢?
岐伯说: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,热邪炽盛在胃,症状却偏重在肺,病的名字叫做厥,属于不能治的死症。这就是所谓“五有余、二不足”的证候。
黄帝说:什么叫“五有余、二不足”呢?
岐伯说:所谓“五有余”就是身热如炭,喘息,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。所谓“二不足”,就是癃一日数十溲,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。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,内见二不足,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,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,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。
黄帝说: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,病的名字叫什么?是怎样得的呢?
岐伯说:病的名字叫胎病,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,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,气逆于上而不下,精也随而上逆,精气并聚不散,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。
黄帝说:面目浮肿,象有水状,切按脉搏大而且紧,身体没有痛处,形体也不消瘦,但不能吃饭,或者吃的很少,这种病叫什么呢?
岐伯说:这种病发生在肾脏,名叫肾风。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,常常惊恐的阶段,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,心肾俱败,神气消亡,而为死症。
黄帝说:好。
参考资料:
佚名.360doc.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1/0317/21/6001821_102083201.s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1138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万理澄彻,则一心愈精而愈谨。一心凝聚,则万理愈通而愈流。
- 居轩冕之中,不可无山林的气味;处林泉之下,须要怀廊庙的经纶。
- 记年时、旧宿凄凉,暮烟秋雨野桥寒。
- 百王之无变,足以为道贯。一废一起,应之以贯,理贯不乱。不知贯,不知应变。
- 智者不为非其事,廉者不求非其有
- 所谓敬天者,不独严而有礼,当有其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