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帝内经·素问·缪刺论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黄帝内经·素问·缪刺论
-
黄帝问道:我听说有一种“缪刺”,但不知道它的意义,究竟什么叫缪刺?
岐伯回答说:大凡病邪侵袭人体,必须首先侵入皮毛;如果逗留不去,就进入孙脉;再逗留不去,就进入络脉;如还是逗留不去,就进入经脉;(如还是逗留不去,)就向内延及五脏,流散到肠胃,这时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,五脏就要受伤。这是邪气从皮毛而入,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。如此就要治疗其经穴了。现在邪气从皮毛侵入,进入到孙、络后,就逗留不去,如果此时络脉闭塞不通,邪气不得入于经脉,于是就要流溢于大络中,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。邪气侵入大络后,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,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,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,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,邪气流窜无一定的地方,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,(所以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,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,必须右痛刺左,左痛刺右,才能祛除邪气,)这种刺法就叫做“缪刺”。
黄帝道:我想听听缪刺法左病右取、右病左取的道理是怎样的?缪刺法与巨刺法怎么区别?
岐伯说:邪气侵袭到经脉,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,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;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,如左边疼痛尚未好,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,如此这样的,就必须用巨刺法。但是运用巨刺法,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,如果邪气留滞于络脉则决不能运用。因为络脉病变的病痛部位与经脉相缪(相反),因此称为“缪刺”。
黄帝道:我想知道缪刺法怎样进行,怎样用于治疗病人?
岐伯说: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络脉(名大钟络),使人突然发生心痛、腹胀大、胸胁部胀满,但并无积聚,针刺然谷穴出些血,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,病情就可以缓解;如尚未好,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新近发生的病,针刺五天就可痊愈。
邪气侵入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(名外关络),使人发生咽喉麻痹、舌卷、口干、心中烦闷、手臂外侧疼痛使抬手不能至头,针刺手小指内侧无名指指甲上方,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(的关冲穴),左右各有一穴,壮年人马上就见缓解,老年人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。左病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如果是新近发生的病,几天就可痊愈。
邪气侵袭足厥阴肝经的络脉(名蠡沟络),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,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(的大敦穴),左右各有一穴,男子立刻缓解,女子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
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(名飞扬络),使人发生头、项、肩部疼痛,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(的至阴穴),左右各有一穴,立刻就缓解。如若不缓解,再刺足外踝下(的金门穴)三针,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。左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
邪气侵袭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(名偏历络),使人发生胸中气满,喘息而胁肋部撑胀,胸中发热,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,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(的商阳穴),左右各有一穴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。
邪气侵入(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(名内关络),)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,不能弯曲,针刺手腕踝骨后方(的通里穴),先以手指按压,找到痛处,再针刺。根据月亮的圆缺确定针刺的次数,例如月亮开始生光,初一刺一针,初二刺二针,以后逐日加一针,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,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,以后逐日减一针。
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,使人发生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,针刺足外踝下面约半寸后(的仆参、申脉穴),左右各有二穴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大约如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了。
人由于堕坠跌伤,淤血停留体内,使人发生腹部胀满、大小便不通,要先服通便导淤的药物。这是由于坠跌,上面伤了足厥阴肝经的经脉,下面伤了足少阴肾经的络脉。针刺取其足内踝之下、然骨穴之前的淤血处,刺出其血,再刺足背上动脉处(的冲阳穴)。如果病不缓解,再刺足大趾聚毛处(的大敦穴),左右各有一穴,针刺出血,立即就缓解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假如有好悲伤或惊恐不乐的现象,刺法同上。
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,使人耳聋,间断性失去听觉,针刺手大姆指侧的食指指甲上方,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(的商阳穴),左右各有一穴,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。如果无效,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(的中冲穴),马上就可听到声音。如果是间断性失去听力的,(是内伤的聋证,非邪客于络,)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。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,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
凡是痹证疼痛走窜,无固定地方的,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,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。凡有用针刺治疗的,都要随着人体在月行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,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,就会损耗人的正气;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,邪气又不得泻除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病好了,就不要再刺;若还没有痊愈,按上述方法再刺。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,初二刺二针,以后逐日加一针,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,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,以后逐日减一针。
邪气侵入足阳明胃经的络脉(名丰隆络),使人发生鼻出血、上齿寒冷,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(的历兑穴),左右各有一穴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
邪气侵入足少阳胆经的络脉(名光明络),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、咳嗽而汗出,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(的窍阴穴),左右各有一穴,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,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。如果有咳嗽症状的,要嘱其注意穿衣、饮食的温暖,这样一天就可好了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,疾病很快就可痊愈。如果仍未痊愈,按上述方法再刺。
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络脉(名大钟络),使人咽喉肿而疼痛不能进饮食、无故发怒、气上逆至贲门之上,针刺足底中心的络脉(指涌泉穴),左右各三针,共六针,可立刻缓解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如果咽喉肿而疼痛不能进饮食,想咯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,针刺然骨穴的前面(有瘀血的地方)使之出血,很快就好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
邪气侵入足太阴脾经的络脉(名公孙络),使人腰痛,连及小腹,牵引至胁下,不能挺胸呼吸,针刺椎骨与尾骨的接缝处当中,椎骨两旁肌肉之上,是腰部的俞穴,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,出针后马上就好了。左病则刺右边,右病则刺左边。
邪气侵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(名飞扬络),使人背部拘急、牵引胁肋部疼痛,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椎骨两旁向下按压,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,病立刻就好。
邪气侵入足少阳胆经的络脉(名光明络),使人胯关节疼痛、大腿不能抬举,针刺胯关节中间(指环跳穴),用毫针,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(以等待阳热之气到达),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,很快就好。
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,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,就用缪刺法。(比如:)耳聋,针刺手阳明大肠经(的商阳等腧穴)。如果不好,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(名偏历络)出于耳前的部位(指听宫穴)。牙痛,刺手阳明大肠经(的商阳穴等腧穴)。如果不好,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(名偏历络)入齿中的痛点,很快就见效。
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,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、时痛时止,根据其病的情况,在其手、足的爪甲上(的井穴)进行缪刺法,选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,刺出其血,隔日刺一次,一次不见好,连刺五次就可好了。
(手阳明大肠经络脉的邪气,)缪传于(足阳明胃经)而牵引上齿,出现唇齿寒冷疼痛的症状,可视其手背上经脉有瘀血的地方(指偏历穴)针刺出血,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(的厉兑穴)刺一针,在手大拇指侧的食指爪甲上(的商阳穴)刺一针,很快就好了。左病则刺右边的厉兑、商阳穴;右病则刺左边的厉兑、商阳穴。
邪气侵入到手少阴、手太阴、足少阴、足太阴、足阳明的络脉,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,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,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这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,就会使经脉都振动,而形体失去知觉,就像死尸一样,有人把它叫做“尸厥”。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,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(的隐白穴);然后再刺足心(的涌泉穴);再刺足中趾爪甲上(的历兑穴),左右各刺一针;然后再刺手拇指内侧,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(的少商穴);再刺手少阴心经在掌后桡骨茎突处(的神门穴),左右各刺一针,当立刻清醒。如仍不好,就用竹管吹气入病人两耳之中,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,取一平方寸左右,烧制为末,用好酒一杯冲服,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,就把药酒灌下去,很快就可恢复过来。
凡是针刺治疗的方法: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,切按推寻,详审虚实而进行调治;如果经脉不调,先采用针刺经脉的方法;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,再采用缪刺的方法;发现皮肤有瘀血的地方,应立即把瘀血刺出。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。
参考资料:
佚名.360doc.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0/1130/17/1447606_73784042.s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1139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
- 后不乏人,荣之方久,贤者自苦亦惠嗣。
- 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
- 镜中已觉星星误。人不负春春自负。
- 落尽梨花春又了。满地残阳,翠色和烟老。
- 井灶有遗处,桑竹残朽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