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杜正伦】生平
- 作者链接 :更多「杜正伦」相关介绍
-
早年经历
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、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。他善写文章,精通佛典,后被授为羽骑尉。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,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,因此受到时人称道。唐朝武德年间,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,后被秦王李世民(即后来的唐太宗)招纳,进入秦王府文学馆。
累职升迁
贞观元年(627年),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,称其才能古今无比。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,并对他道:“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,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,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益处。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,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。我现在任用你,是因你忠诚正直,希望你能称职。”
贞观二年(628年),杜正伦又改任给事中,负责记载《起居注》。唐太宗曾道:“我坐朝理政,每讲一句话,都要先思考这句话是否有益于百姓,所以我不敢多说话。”杜正伦答道:“君主言行都要记录在史书中,我的职责便是撰写起居注,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。陛下如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,不仅会对当今百姓造成损害,即使千年之后都会有损圣德。希望陛下慎重。”太宗大悦,赐其绢帛二百段。
贞观四年(630年),杜正伦进拜中书侍郎。贞观六年(632年),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、秘书少监虞世南、著作郎姚思廉一同上疏奏事。唐太宗设宴款待,并道:“我发现历代人臣如遇开明之主,就能竭尽忠诚规劝谏诤,至于像龙逢、比干这样的忠贞之臣,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。为君不易,为臣更难。龙有逆鳞,君主也有逆鳞,你们却敢于去碰触。如果能经常这样,我哪还有什么危亡的忧虑!”又对他们大加赏赐。
不久,杜正伦改任太子左庶子,兼崇贤馆学士,并加散骑常侍。唐太宗嘱咐道:“太子自古便是国家根本,一定要选有道德的人来辅佐。现在太子年纪幼小,志向思想还没确定,我如能早晚都见到他,还能随时随事对他告诫约束。我如今让他监国,又不能把他留在身边。你志向远大,胸怀宽广,能坚持正道,所以我只能让你离开我去辅助太子,你应该知道这个委任的分量。”
连遭贬谪
贞观十年(636年),杜正伦再次出任中书侍郎,仍兼太子左庶子,并赐爵南阳县侯。唐太宗曾嘱咐杜正伦:“我儿患有足疾,只是小事,但却好狎昵小人,以致没有好的名声,你要时时规劝。如果他不听教导,你就来告诉我。”后来,杜正伦数次劝谏太子李承乾,都未被接受,便将太宗的话告知于他。李承乾上表抗辩。唐太宗质问道:“你为何把我的话告诉太子?”杜正伦答道:“我劝导他,他不接受,所以就用陛下的话来吓唬他,希望他有所畏惧,或许可以改恶从善。”唐太宗大怒,将杜正伦外放为谷州刺史,又贬交州都督。
贞观十七年(643年),李承乾意图谋反,被废为庶人。经查证,李承乾曾命侯君集赠送金带给杜正伦。唐太宗于是将杜正伦流放驩州(在今越南境内)。后来,杜正伦又历任郢州刺史、石州刺史。
担任宰相显庆元年(656年),杜正伦被授为黄门侍郎,兼崇贤馆学士,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,成为宰相。
显庆二年(657年),杜正伦兼任度支尚书,又升任中书令,兼太子宾客、弘文馆学士,进封襄阳县公。他与刘祥道曾上疏唐高宗,认为入流品官过多,乃是为政弊端。高宗便让杜正伦与刘祥道一同负责精简品官,但因阻力过大,最终无果而终。
贬死横州
显庆三年(658年),中书令李义府因与杜正伦不睦,诬告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结党营私。唐高宗遂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,并削去他的封邑。不久,杜正伦病死于贬所。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159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- 独自下层楼,楼下蛩声怨。
- 老柘叶黄如嫩树,寒樱枝白是狂花。
- 至今云雨带愁容,月斜江上,征棹动晨钟。
- 罚慎其滥,惠戒其偏。罚滥则无以为罚,惠偏则不如无惠
- 要得富贵福泽,天主张由不得我。要做贤人君子,我主张由不得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