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陆贽】家族成员
- 作者链接 :更多「陆贽」相关介绍
-
陆氏之先,为战国齐宣王少子通(字季达),受封于平原般县(今山东乐陵县西南)陆乡为侯,后以地为氏,成为华夏陆氏之得姓始祖。陆通四传至陆贾(五世)仕汉高祖,奉命出使南粤,以言辞善辩说服了南粤王(赵陀),南粤归顺汉朝。归朝,拜大中大夫,著《新语》12篇。陆贾子陆烈(六世),字伯元,西汉初为吴令,有善政;后迁豫章(今属江西省)都尉,病卒于任上。吴郡人民思其惠政,派专使迎其棺柩归葬于吴郡之许疁胥屏亭。陆烈之子孙遂世代为吴郡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旧时《百家姓》的陆姓郡望是“平原”,系表明得姓之初是居住在平原。
自秦汉晋唐以来,陆氏族昌于吴郡。传至十七世陆闳,字子春,仕东汉为颖川(今河南禹县)太守,后任尚书,陆闳传至陆瓘(二十五世),仕晋为中书侍郎。陆瓘传至陆齐望(三十八世),唐玄宗开元十八年(730)进士,官秘书监,后被封为润国公。陆齐望生子八:依次是泌、?、涧、淮、灞、浐、渭、沣。陆齐望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由吴郡吴县徙居嘉兴县,其子孙遂入籍嘉兴。其故宅在嘉兴府治前西南宝花仓址(这一故宅自唐以来历代俱存,毁于现代日军侵华的炮火;其遗址在今市区斜东街原橡胶厂内)。齐望之五子陆灞(三十九世),仕唐为吏部郎中,仍居嘉兴。陆灞之子陆偘(四十世),任溧阳(今江苏溧阳)令,陆偘之子陆贽(四十一世),出生于嘉兴故宅。陆贽为宣公支始祖,据金蓉镜纂《重修秀水县志稿·氏族世系·陆氏》云:“自陆候受氏至宣公(陆贽)凡四十一世。自五季(五代十国时期)以还,宣公子孙遍布大江南北。其在浙东者,以山阴(今绍兴市境)二十九支为最盛。在浙西者,以秀州(今嘉兴市境)十二支为尤著。”所以,自唐宋以来,浙江全省的陆氏几乎都是陆贽之后裔,其中著名人物宋代有陆佃、陆游、明代有陆炳、陆光祖,清代有陆陇其、陆奎勋,近现代有陆志鸿、陆维钊、陆宗舆等。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382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金樽玉盆,不能使薄酒更厚;鸾舆凤驾,不能使驽马健捷。
- 身未升腾思退步,功成应忆去时言。只因先主丁宁后,星落秋风五丈原。
- 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
- 君子虽在他乡,不忘父母之国。
- 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
- 东风吹柳日初长,雨余芳草斜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