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逸周书·卷二·大匡解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逸周书·卷二·大匡解
-
周文王居程,第三年,遭受了大灾荒,五谷不收,就作《大匡》以诏令治理他的领地。
三州的诸侯都恭顺之后,文王就召卿士、国老、三公、诸大夫及所有执事官在王宫前大院朝见,询问疲病的缘由、政事的失误、刑罚的乖违、哀乐的过度、宴飨的丰盛、用度的浪费,以及关市的税收、山林的匮乏、田宅的荒芜、沟渠的损坏、怠惰的过错、骄顽的暴虐、水旱的灾害。说道:“我无德行,政事不合时宜,致使国家疲病,不能相救。各位还不帮助我吗?考察官员是否尽职,向人们了解各地情况。通过那些长者,掌握所有害民的人与事。详细追问缘由,不得隐瞒那些真情,直到某一天报告到宫中。凡有不尽力的,将使用固有的刑罚,决不宽恕。”
文王发布命令以后,入内宫,食不列鼎、不奏乐。百官仿效之,不再享用供给的熟食。到约定的朝见日早上,文王穿麻布衣服上朝,朝中没有穿彩服的。
对官员的任职进行了考察,了解了各地该办的利民之事。就得想法赈救灾荒。广泛救助灾民,官员不得违抗。查究清退骄顽凶残的人,收捕放逐对抗不满的人。谨慎地连系那些怠惰的,使什伍自相担保。感化劝勉游手好闲的,把事情办得合于节度,一年四季都顺顺当当。使农夫各自养家,家家男子都出门耕种。农夫的仓廪分设各地,各地自命农夫纳粮。按规定征收谷物,各自竞相比赛积藏。藏粮不要买卖,买卖就不再均衡。布散公家的钱币,乡正作借贷的担保。丰年也不急于偿还,真诚进行救助,便于辅助百姓生财。到了财生食足,能够收取再作征收。按人口供给食物,人人有食才可征取赋税。外地食物不足,就开关周济粮食。粮食少的就不转运,但孤寡不得抛弃。粮食多的不必留存.要转运外乡。边城粮食不多,也不必多留,足够众人守城就行。派出众人帮助劳动,赶着车子送回他们,不分早晚运送粮食。
于是布告四方:
商旅当广泛外出,愉快地交流货物。坐船过渡,路上住宿,感到所至如归。如果钱币轻,就作大钱以代替小钱流行。物资交流,价格高低要公平,要使商务不停顿。不得出售熟食,不得暗中交易。衡量本地与外地物价,制定平均价格,做到早晚不分。邻里劳役要均等,只有均等众人才会顺从。先屯积而不出售的,当罚没而帮助均衡,不让有的人沦为贫困。财物平均而不让有人缺乏,取利于民也不得过分。
不要舍弃蔬菜,不要吃掉种子。用数目计算物资的多少,节省用度。只祈祷,不祭祀。服装洗旧不制新。车子不彩绘,人不食肉,马不食谷。国内不举办乡射,奏乐不得合奏。房舍只修补不新建,帮助农民而不危害农事。非公卿不用宾礼,宴飨不备办过多食物。办丧事不超过一天,丧祭规格都降一等。老百姓不单独埋葬,每五户做统一安置。送往迎来也同样简化。有不认真执行者,当用已定刑罚处置,决不违背。
参考资料:
佚名.新法家.http://www.xinfajia.net/2443.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4984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亲兄弟析箸,璧合翻作瓜分。士大夫爱钱,书香化为铜臭。
- 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- 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
- 吴王好剑客,百姓多创瘢;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。
- 来如风雨,去似微尘。
- 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