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容斋随笔·卷八·论韩公文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容斋随笔·卷八·论韩公文
-
刘禹锡、李习之、黄甫持正、李汉,都极为诚恳地称赞韩愈的文章,刘禹锡的诗说:“高山无穷,太华削成。人文无穷,夫子挺生。鸾风一鸣,蜩螗革音。手持文柄,高视寰海。权衡低昂,瞻我所在。三十余年,声名塞天。”李习之的诗说:“建武以还,文卑质丧。气萎体败,剽剥不让。拨去其华,得其本根。包刘越赢,并武同殷。《六经》之风,绝而复新。学者有归,大变于文。”他又说:“韩公常认为从杨雄以后,就没有真正的作家出现,他所作的文章未曾模仿过前人,却总是能和前贤的并驾齐驱。有志于学习古文的年轻人,没有不把他的文章看做楷模的。”黄甫持正说:“先生的文章,无论什么形式,都十分高妙。他深入研究六经的精髓,掌握圣人权衡事物的观点,与天下作家为友,坚决抵制异端邪说,以辅助孔子,捍卫伟大的儒家经典。他的思想包古含今,无边无际。他的文章笔力雄健,辞藻华丽,震惊天下,内容充实缜密,章句妥帖美妙,登峰造极,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,从周代以来,仅此一人而已。”又说:“先生作文章,立意、语言似乎都是出自天然。他学习孔子、孟子并以文章发扬他们的思想,鲜明壮美,是唐代散文的大家。”又说:“先生的文章,如长江秋天的洪流,一泻千里,气势磅礴,但如用于灌溉,则可能是不适用的。”这一点如同不了解韩公似的。李汉说:“韩公文章的奇诡如蛟龙在飞翔,文采像是虎凤在跳跃,语言铿锵有力如韶乐鸣奏,文章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,像宝玉那样晶莹璀璨,表现出孔子的思想,周代六经中的感情,千姿百态,最终是对道德仁义的润泽、表现,这是很明显的。”这四个人对韩公的推崇可谓到极点了。及至苏东坡的《韩文公庙碑》一问世,所有的评说都销声匿迹了。苏东坡说:“一个普通的人却成为百代宗师,说出一句话能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,这是因为他的成就可以和天地的化育万物并论,和国家命运的盛衰有深切的关系。从东汉以来,儒道衰丧,文风败坏,经过唐朝贞观、开元两个兴盛时期也不能挽救,只有韩文公谈笑着挥斥邪说,天下人狂热地追随他,使思想和文风重新回到正道上来。他的文章使东汉、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隋八代以来衰败的文风得以振兴,他宣扬儒道,把天下人从沉溺中拯救出来,这难道不就是赞助天地、关系盛衰、浩大独立的正气吗?”在碑文后面,苏东坡又写了一首骑龙遨游白云乡的诗,慷慨激越,直追《诗经》中雅、颂的风格,正所谓象捕龙蛇,搜虎豹似的,宏大啊!苏轼的语言!
参考资料:
佚名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1532103410452.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5433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
- 鱼书经岁绝,烛泪流残月。
- 盖世功劳,当不得一个“矜”字。弥天罪恶,当不得一个“悔”字。
- 君子务知大者、远者,小人务知小者、近者。
- 来是空言去绝踪,月斜楼上五更钟。
- 蔡女菱歌移锦缆,燕姬春望上琼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