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容斋随笔·卷十五·有若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容斋随笔·卷十五·有若
-
《史记》中的《有若传》说:“孔子亡故,弟子们因为有若的相貌近似孔子,就立他为老师。后来,向他请问说:“从前夫子要出行,让弟子拿着雨具,后来果然下雨。弟子问怎么知道是这样的,夫子说:‘《诗经》上不是说过,月亮挨着毕宿,就会大雨滂沱。昨天晚上月亮不是挨着比宿吗?后来月亮挨着比宿,竟然没有下雨。商瞿年纪大了而没有儿子,孔子说商瞿四十岁以后会有五个男孩子,以后果然如此。请问夫子是怎么知道这样的。’有若没能回答。弟子们站起来说:‘有子(有若)躲开这里吧,这不是您的位置。’”我认为这两件事近乎天文学和占卜学,就凭这些哪里足以是圣人,而还非要说成是孔子的话呢?有若不能知道,对他又有什么损害,难道师兄弟们因此就立刻斥退他吗?《孟子》中称:“子夏、子张、子游认为有若像圣人,想用侍奉孔子的礼节侍奉他,曾子不同意”,也只是说“孔子的道德学问就像在长江、汉水中洗涤过,没有杂质,就像在盛夏的太阳底下晒过,光明洁白,没有能够赶得上的”,如是而已,也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。《论语》是部记录孔门师徒美好的言论的书,把有子的一段话排在第一章的第二段,在曾子的前面;假如真有离开座位的事情,弟子们肯这样编排吗?《礼记•檀弓》记载有子听到曾子转述的“丢失官位、流亡他国之人还是尽快穷下来的好,人死了还是快快腐烂了好”两句话,认为“这不是有道德的人说的话”,又认为“这是老师有所指而发的义愤之辞”。子游了解老师说话的背景,慨叹道:“有子的意见多么像老师的啊!”那么,有子被师兄弟们尊敬亦非一朝一夕之事。太史公的《史记》,在这件事上的记述是错的。况且徒弟所传承的是老师的道德学问,哪能因为相貌像孔子就以他为师呢?世人所画《七十二贤画像》,他们画的有若就跟孔子像大致相同,这又是很可笑的。
参考资料:
佚名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1532103410452.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5562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经传之文,贤圣之语,古今言殊,四方谈异也。
- 寒食时看郭外春,野人无处不伤神。
- 好水好山看不足,马蹄催趁月明归。
- 那作商人妇,愁水复愁风。
- 白云江上故乡,月下风前吟处。
- 不枉东风吹客泪。相思难表,梦魂无据,惟有归来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