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六祖坛经·行由·第一节】译文及注释
- 原文链接 :六祖坛经·行由·第一节
-
译文
当时大师到了宝林寺,韶州的韦刺史和一些官僚属员进山登门拜访,把大师请出来,在韶州城的大梵寺讲堂中开讲,为大众开佛缘讲说佛法。大师登台就座,下面有刺史和官僚属员三十多人,儒家饱学之士三十多人,僧尼、道士和在家俗众一千多人,大家一齐向大师行礼,请求大师讲述佛法的微言大义。大师对听众说:各位善知识,人人都有菩提本性,它本来就是清洁干净的,只要自己发掘出这种本心,就能够了悟成佛。善知识的人,你们先听听我慧能获得佛法的来龙去脉。注释
①时:当时,指慧能到宝林寺的时候。也有解释说这个“时”是表示开始讲述这部经典。大师:指慧能。宝林:宝林寺,曾名中兴寺、法泉寺,宋朝叫南华寺,在广东韶州(今韶关)南华山。
②韶州韦刺史:在韶州任地方行政官的韦琚,刺史是主管当地行政的官员的名称。
③大梵寺讲堂:韶州有大梵寺,曾名开元寺、崇宁寺、天宁寺和报恩光孝寺等,慧能在此开山传法。讲堂即讲经说法的厅堂。
④开缘说法:缘是梵语意译,即攀缘,发生良好关系。慧能为大众说法,就让大众与佛教结了缘。
⑤儒宗学士:儒家的读书人,学士是尊称。
⑥僧尼道俗:僧和尼是佛教的男女信徒;道指道教徒,俗指信教而未出家的人。
⑦法要:佛法的要义。
⑧善知识:佛教术语,指信仰佛教掌握佛理而一心向善的人。这里是对佛教信众的敬称。
⑨菩提:梵语音译,旧译为道,新译为觉,即觉悟。自性:即本性,禅宗认为每个人本来都有佛性。
⑩直了:即顿悟,这是禅宗主张的修行觉悟法门。参考资料:
佚名.360doc.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2/0717/14/10140585_224727942.s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7803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能改过,则天地不怒。能安分,则鬼神无权。
- 那堪更被明月,隔墙送过秋千影。
- 鉴悬日月,辞富山海。百龄影徂,千载心在。
- 飞蓬各自远,且尽手中杯。
- 若言言悦耳,事事快心,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。
- 岭水争分路转迷,桄榔椰叶暗蛮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