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学琼林·卷二·叔侄】译文及注释
- 原文链接 :幼学琼林·卷二·叔侄
-
译文
“诸父”、“亚父”都是称呼叔父辈的人;“犹子”、“比儿”都是对侄子辈的爱称。谢道韫称自己家的叔父辈为“阿大中郎”,杨素称赞他的侄儿杨愔为“吾家龙文”。
江东望族王导、谢安的子弟们都住在乌衣巷,人称他们为“乌衣诸郎君”;前秦皇帝苻坚夸奖他的侄儿苻朗为“吾家千里驹”。
“竹林”用来指代叔侄,“兰玉”用来比喻优秀的子弟。
把侄儿带走,把儿子抛弃,这是晋代邓攸的义举,人们都可怜他没有后代;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叔父,这是唐人柳公绰做官之后的德行,人们都羡慕他懂得孝道。
卢迈没有儿子,他却说兄弟的儿子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,将来可以照料他;张范的儿子和侄子被盗贼抓走,只把儿子交还给他,他却提议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侄儿去死。
注释
诸父:统称,指诸位伯父、叔父。亚父:仅比父亲差一点,对叔伯的尊称。犹子:像儿子一样。比儿:跟儿子类似。
阿大中郎:东晋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。她觉得不称意,谢安问起时,她说:“一门叔父,则有阿大、中郎;群从兄弟,则有封胡遏末(指谢韶、谢朗、谢玄、谢琰四人),不意天壤(天地)之中,乃有王郎!”见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。龙文:骏马名。比喻才能出众的儿童。《北齐书·杨愔传》:“此儿驹齿未落,已是我家龙文;更十岁后,当求之千里外。”这是杨愔的叔父杨昱(这里误作杨素)赏识侄儿的话。
乌衣诸郎君:指东晋贵族王导、谢安的子弟,他们都住在乌衣巷,被人称为“乌衣郎君”。千里驹:前秦皇帝苻坚曾夸奖他的侄儿苻朗为千里驹。阮籍
竹林: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中,阮籍、阮咸是叔侄,后人就借用竹林来指代叔侄。兰玉:即芝兰玉树,常用来比喻优秀的子弟。谢安曾问他的侄子们:“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,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?”大家都不说话,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:“这就好比芝兰玉树,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!”见《晋书·谢安传》。
存侄弃儿:晋代邓攸,字伯道,在战乱时去南方避乱,途中遇到盗贼,他只能带一个孩子逃走,他弟弟早已过世,于是他就把弟弟的孩子带走,把自己的孩子抛弃。视叔犹父:唐人柳公绰和其子柳仲郢对叔父非常尊重,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。
卢迈:唐代人,字子玄。他娶了两房妻室都没有生出儿子,别人劝他纳妾,他说:“兄弟的儿子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,将来可以照料我。”张范:三国时魏国人。曾有盗贼抓取他的儿子和侄儿,他去说情,强盗把儿子交还给他,他却提议用自己的儿子交换侄儿,于是强盗将他的儿子侄子都放了。参考资料:
佚名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0468747734576.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816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- 边兵春尽回,独上单于台。
- 几回花下坐吹箫,银汉红墙入望遥。
- 寒月悲笳,万里西风瀚海沙。
-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
- 百星之明,不如一月之光;十牖之开,不如一户之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