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尚书·周书·君奭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尚书·周书·君奭
-
周成王时,召公任太保,周公任太师,他们同时成为成王身边的辅弼大臣。召公感到不高兴,于是周公写下这篇《君奭》。
周公说:“君奭!很不幸,上天把丧亡之祸降临给了殷商。现在殷人已经丧失了他们的天命,而我们周室承受了福命。但是我不敢说周室已开始的基业就能永久地延续下去。恭敬诚恳地顺从上天的意志,我也不敢断言周朝的王业能摆脱不详的结果。唉!你曾经说过:‘依靠我们自己,不要执守天命’,我也不敢安于天命,也不敢不时时顾念上天的威严,安抚我们的人民。要想没有过错,一切在于人为。恐怕我们的后嗣子孙,不能敬天理民,不能继承发扬先王的光荣传统。身在家中,不知道天命难得,天意也难以信赖,如果他们不能继承发扬前人的光荣传统,他们将永远失去天命。现在我们应继承文王、武王的德业,恭敬地施行德政。我无法对自己的错误有所纠正,只想把文王的光辉德业传给我们的后辈。你还说过:‘上天是不可信赖的’,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文王的美德,才会使上天不抛弃文王所承受的福命。”
周公说:“君奭!我听说昔日商王成汤受了天命后,当时就有伊尹这样的贤臣辅助他,使他得以升配于天。太甲即位后,则有保衡的辅佐;太戊时又有贤臣伊陟、臣扈辅佐,使他们得以升配于上帝。巫咸帮助商王治理国家。祖乙即位后,当时就有贤臣巫贤。武丁时期,则有贤臣甘盘的辅佐。正因为有了这些贤臣辅助治理殷商,才使殷商诸王的神灵能够配享上天的祭祀,这种礼制延续了很多年,未曾改变。上天专心帮助教导下民,于是商朝所有同姓和异姓之族莫不秉承其德业,明恤其政事。君王身边的亲近重臣及诸侯官员,也都奔走效命。诸臣因为有美德而被推举,来辅佐他们的君王。所以一旦君王向四方发出政令,天下的臣民就像信奉卜筮的灵验一样,没有人不遵从君王的教令。”
周公说:“君奭!天道中正平和,殷商才得以长治久安,于是商王世代相继,上天也没有给殷商降下灾祸。现在你时时思考这些问题,就会有稳固的国运,以明智的措施治理我们这个新建的国家。”
周公说:“君奭!上帝以前为什么再三勉励文王修德,把治理天下的重任放在他的身上呢?因为只有我们文王能够使华夏的部落团结起来,也因为当时有虢叔、闳夭、散宜生、泰颠、南宫括等贤臣辅佐他。”周公又说:“如果没有这些贤臣辅佐文王,努力施行教化,文王也就无法施行德政给民众了。也因为文王至始至终保持美德,了解上天的威严,诸位贤臣辅佐文王政绩显著,让上帝知道了,因此才使文王继承了殷商的天命!武王的时候,这五位贤臣中还有四人健在,他们后来跟随武王敬奉天威,奋勇杀敌。由于这四人尽职尽责地辅佐武王,才使武王成就大业,所以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美德。现在我像是在大江大河中漂游,我需要你的帮助才能渡河成功。现在我无知却担任重要职位,如果你不能提出匡正我的意见,那就没有人纠正我的不足了。您这老成有德的人不指导我,我就听不到凤凰的叫声,那我的能力怎么能够匹配上天给的责任呢?”
周公说:“唉!您现在要看到这一点,我们承受天命,享受着无比的恩惠,却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。请你谋划出可以使周室兴盛的种种措施,不要让后人感到迷惑啊!"
周公说:“先王表明了他的心愿,他悉心教导你,命你做民众的表率。并且说:‘你要勤勉地辅佐君主,尽心尽力地承担起这个重要的使命。要继承文王的圣德,并把它作为长久的计划。”
周公说:“君!告诉你,我是非常信任你太保奭,希望你能够敬重我说的,和我一道吸取殷商亡国的教训,时时顾虑上天的惩罚。如果我不诚心,会说这些话吗?我考虑之后还要问你:‘除了我们两个人,还有比我们更同心同德的人吗?’你会说:‘正是有我们二人共辅王室,上天才降下更多的恩惠。但到了我们二人老去,就不能承担这么多的恩惠。’希望你能敬重贤良之士,提拔贤能之人,帮助后人继承先王的德业。唉!如果真的没有我们二人,我们周朝能有今日这样的美好吗?我和你成就文王的功业在于不懈怠,要使那海边日出之地,也没有人不服从我们的统治。”
周公说:“君!我不是很聪慧,说了这么多,我只忧心天命和我们的人民。”
周公说:“唉!君!你知道给民众施行德政,开始时没有不好好干的,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始终如一,坚持到底。我们要记住这一点,勤劳恭敬地治理国家。”
参考资料:
佚名.360doc.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2/0922/11/65544_237540434.shtml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8872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