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国语·晋语·献公伐翟柤】译文
晋献公打猎时,看见翟柤国上空弥漫着凶气,回来后睡不好觉。郤叔虎上朝时,献公告诉他这件事。郤叔虎问:“是因为床铺不安适呢?还是因为骊姬不在身旁呢?”献公没作回答。郤叔虎退朝出来遇见士,说:“今晚国君睡不好觉,一定是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优施教骊姬远太子】译文
晋献公有个为他乐舞逗趣的艺人叫施,与骊姬有私情。骊姬向他请教说:“我想办件大事,向三位公子发难,应该怎么做?”施回答说:“早点把他们的地位固定下来,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。人若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,就不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献公作二军以伐霍】译文
公元前661年,晋献公组建上、下两军。献公统领上军,太子申生统领下军去进攻霍国。军队出发前,士对诸位大夫说:“太子,是国君的继承人。恭敬地等着继承君位,怎么能有官位?现在国君分封给他土地,还给他安排了官职,这是把他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】译文
晋献公卜问讨伐骊戎的结果,史苏占卜后说:“能取胜但不吉利。”献公问:“此话怎讲?”史苏回答说:“从兆象看是齿牙互相夹持,衔着一块骨头,齿牙咬弄着它,象征骊戎和晋国的互相冲突。齿牙交对,就是交替取胜,所以我才说胜而不吉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史苏论骊姬必乱晋】译文
晋献公讨伐骊戎,征服了这个国家,杀了它的国君骊子,俘获骊姬回国,立她为夫人。骊姬生了奚齐,她妹妹生了卓子。骊姬请求献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以逼他速死,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,公子夷吾去屈,而把奚齐留在国都绛。她说这是为了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桓公霸诸侯】译文
齐桓公关心着天下诸侯的事情。鲁国发生了哀姜和庆父淫乱祸国的事件,两个国君先后被杀,君位没有人继承。桓公听说后,派高子去鲁国立僖公为君,使鲁国得以保存下来。 北方的狄人进攻邢国,齐桓公就在夷仪修筑城堡,让邢国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】译文
武公讨伐翼城,杀了晋哀侯,劝阻晋哀侯的大夫栾共子说:“假如你不为哀侯效忠而死,我将带你去进见天子,让他任命你当上卿,掌管晋国的政务。”栾共子拒绝说:“我听说过:‘人在世间生活靠的是父亲、师长和国君,要始终如一地事奉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管仲教桓公亲邻国】译文
齐桓公说:“我打算在诸侯国之间建立霸业,时机成熟了吗?”管仲回答说:“不行。邻国还没有亲近我们。你想建立诸侯国之间的霸业,就要首先和邻国亲近。”桓公说:“如何亲近呢?”管仲回答说:“审定我国的疆界,归还从邻国夺来的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管仲教桓公足甲兵】译文
齐桓公问道:“军令已经包含在政令中实施了,可是齐国缺少铠甲和武器,怎么筹办呢?”管仲回答说:“减轻对罪犯的惩罚,让他们用铠甲和武器来赎罪。”桓公说:“怎样实施呢?”管仲回答说:“判死刑的罪犯可以用犀皮甲和一枝戟来赎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】译文
齐桓公说:“我打算征伐南方,哪个国家可以作东道主供给我们军用?”管仲回答说:“用鲁国作东道主。我们归还侵占它的棠和潜两个地方,使我们军队在海边有依托隐蔽的地方,在海湾可以停驻,在山区有牲畜的肉可吃。”桓公说:“我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】译文
诸侯在葵丘这个地方盟会时,周襄王派宰孔送祭肉给齐桓公,说:“我祭祀了文王、武王,让宰孔送祭肉给你享用。”接着又命令说:“因为你谦卑劳苦,加上我应称你伯舅,可不必下拜受赐。”桓公召管仲商量如何处置这事,管仲回答说:“…
-
【国语·鲁语·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】译文
季康子打算按田亩增收田赋,派冉有征求孔子的意见。孔子不作正式答复,私下对冉有说:“冉有,你没听说吗?先王按照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,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,而且根据土地的远近来对田赋加以调整;征收商税按照商人的利润收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管仲对桓公以霸术】译文
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,任命鲍叔为国相。鲍叔推辞说: “我是你的一个庸臣。你照顾我,使我不挨冻受饿,就已经是恩赐了。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,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。若论治国之才,大概只有管仲了。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:以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管仲佐桓公为政】译文
正月初一朝见的时候,乡长们汇报工作。桓公亲自咨问他们,说:“在你的乡里,发现平日好学、孝敬父母、聪明仁惠、在当地有一定名声的人,就应向上级报告。如果有这样的人却不报告,叫埋没贤明,要判五刑之罪。” 主管这方面…
-
【国语·齐语·桓公为政既成】译文
正月初一朝见的时候,五属大夫汇报工作。桓公挑他们中政绩差的加以谴责,说:“划定的土地和分配的百姓都是相同的,为什么只有你没有做出好的成绩?教育不善,政事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,一次两次可以原谅,第三次就不能宽赦了。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