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七十一】译文
王都中字元俞,福建福宁州人。父名王积翁,曾任宋朝宝章阁学士、福建制置使。至元十三年(1276),宋朝皇帝以福建八郡图籍献与元朝,积翁因而在上京拜见世祖。世祖赐给他金虎符,授予中奉大夫、刑部尚书、福建道宣慰使、兼提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七十二】译文
吕思诚字仲实,平定州人。六世祖名吕宗礼,是金时的进士,辽州司户。宗礼生仲堪,也是进士。仲堪生时敏,时敏生钊,为千夫长,死于国事。钊生德成,德成生允,任平定知州,辞官退隐后逝世,吕允就是思诚的父亲。思诚出世后,目有神光,凡见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七十三】部分译文
张桢字约中,汴梁人。幼年刻苦读书,登元统元年(1333)进士及第,授彰德路录事,征召为河南行省属官。桢初娶祁氏,祁生于富贵之家,自命不凡,见桢贫穷,不以礼相待,结婚一月将她离弃。祁的兄长向官府控告,并且污蔑桢有不可告人之事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六】部分译文
贺胜字贞卿,另字举安,小名伯颜。曾随许衡学习,十六岁入宿卫,庄重寡言,世祖很器重他,大臣有密奏时,屏除左右,只留他一人听;出则陪乘于车中,入则侍奉于帷幄,非假期不回家。 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乃颜叛变,帝亲征,胜在军帐中,即使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七】译文
耶律希亮,字明甫,耶律楚材的孙子,耶律铸的儿子。当初六皇后命令把赤帖吉氏归铸,在和林以南之凉楼生希亮,命名秃忽思,六皇后以地名命人名。宪宗曾派铸在燕核实钱粮,铸说:“我们的先辈都读儒书,儒生都在中原地区,我愿携带诸子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八】部分译文
元明善字复初,大名清河人。其祖先大概是拓跋魏的后裔,居住在清河的到明善已是第四世了。明善资质颖悟,读书过目不忘,学习诸经都能理解,而对《春秋》更为深刻。二十岁游吴中,文章名声卓著。由浙东使者荐为安丰、建康两县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九】译文
张起岩,字梦臣。其先祖本章丘人,五代时避地禹城。他的高祖张迪,为元帅右监军主管济南府的事,因此全家也迁徙到济南。金末张荣占有章丘、邹平、济阳、长山、辛市、蒲台、新城、淄州之地,太祖二十一年(1226)归顺太祖,对太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二】部分译文
张珪字公端,张弘范之子。年少时能挽强弓,百发百中。有一次,与其父打猎于林中,遇猛虎。珪抽箭往前,虎如人一样站起来扑向张珪,珪一箭射穿虎喉,全军无不为之欢腾,其勇敢如此。至元十六年(1279),弘范平定广东海南,宋礼部侍郎邓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三】译文
曹伯启字士开,济宁砀山人。二十岁时就学识渊博。至元中,任兰溪主簿,一次县尉捕获盗贼三十人,戴上刑具游街,伯启因无证据不相信。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,因此,降了县尉的职。在升迁为常州路推官后,土豪黄甲,倚仗自己有钱,杀了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四】译文
张思明字士瞻,祖先是获嘉人,后迁徙到辉州居住。思明颖悟超群,读书能日记千言。至元十九年(1282),由侍仪司舍人征召为御史台属官,又为尚书省属官。左丞相阿合马死后,世祖要追查他奸诈欺骗的罪行,召右丞何祖荣、左丞马绍进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五】部分译文
梁曾字贡父,燕人。年幼好学,日记数千言。中统四年(1263)经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举荐,征召为中书左三部令史,三次迁职任中书省属官。至元十年(1273)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,并佩银符。后升员外郎。十五年,迁职同知广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】译文
崔斌字仲文,马邑人。机敏多智,体格魁梧,善于骑射,对于文学深有造诣,能晓政治。世祖还是太子时就召见了他,命他辅助卜怜吉带率领游骑戍守淮南。斌颇有才略,卜怜吉带甚是敬重他。蒙古大军驻于扬州西城,令斌领一支人马侦察敌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六十一】部分译文
姚燧字端甫,父名姚格。其世系见《姚枢传》。姚燧三岁丧父,寄养于隐居苏门的伯父姚枢家。姚枢对燧教育甚急,使他几乎不堪忍受。杨奂写信劝姚枢说,燧是块好料,长大自会成材,用不着性急,并把女儿许配给姚燧。姚燧十三岁时在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五十四】部分译文
张立道字显卿,其祖先陈留人,后迁居大名。父张善,金朝进士。太宗四年(1232),蒙古大军下河南,善向太宗弟拖雷献策,因而任命他为必..赤。 立道十七岁入宫充宿卫。世祖即位,立道扈驾北征,不离左右。至元四年(1267),命立道出…
-
【元史·列传·卷五十五】部分译文
陈祐,一名天祐,字庆甫,赵州宁晋人,其家世代以农为业。祖父陈忠,精通经史,乡里皆尊他为师,死后,其学生谥曰“茂行先生”。 祐自幼好学,家贫,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,为他买书。长大博通经史。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,宪宗三年(1253)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