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顼 简介
「宋代」-
宋神宗赵顼[xū](公元1048年5月25日―公元1085年4月1日),初名仲针,宋英宗长子,生母高皇后,北宋第六位皇帝。公元1064年(治平元年)封光国公,后进封淮阳郡王、颍王。公元1066年(治平三年)立为皇太子,次年即帝位,是为宋神宗,时年20岁。公元1067年(治平四年),赵顼即位,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,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,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,以期振兴北宋王朝,史称“王安石变法”(又称“熙宁变法”)。公元1085年(元丰八年),赵顼在福宁殿去世,享年38岁,共在位18年,庙号神宗,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,葬于永裕陵。
-
赵顼人物评价
正面评价 漆侠认为:赵顼主持的熙宁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自救运动,在根本上是对抗农民的阶级斗争的;但它又在阶级斗争影响、推动之下,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劳动人民的要求。 翦伯赞主编的《中国史纲要…详情赵顼生平
早期经历 赵顼于公元1048年5月25日(庆历八年四月十日)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出生。初名赵仲针,是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。 公元1063年(嘉佑八年),受封光国公;后又加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受封淮阳郡王。 …详情赵顼为政举措
行政 在政治上神宗还是勉力维持新政局面的。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,守旧势力以为时事将有大变。神宗却明确下诏说明新法“间有未安,考察修完,期底至当。士大夫其务奉承之,以称朕意。无或狃于故常,以戾吾法。敢有弗率,必罚…详情赵顼家庭成员
父亲 赵曙 宋英宗母亲 高太后 皇后 向皇后 即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朱皇后 即钦成皇后朱氏 陈皇后 即钦慈皇后陈氏妃嫔 宋贵妃 林贤妃 武贤妃 儿女 长子赵佾 早殇,封成王 ,母宋夫人 次子…详情赵顼轶事典故
不信谗言 苏东坡曾写过一首《吟桧(树)》的诗,其中有这样两旬:“根到九泉无处曲,世间惟有蛰龙知。”就这样两句诗,却惹起一场事端。 同平章事王珪,便向宋神宗奏道:“臣下的看法,苏轼对圣上有不臣之意,应从重量刑,给以处罚”神…详情
赵顼相关资料
赵顼相关古诗
更多赵顼的古诗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uozhe/2165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明主思短而益善,暗主护短而永愚。
- 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- 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- 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。用非其才,必难致治。
- 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者也。
- 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