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八】部分译文
福恭王朱常洵,神宗第三子。开始,王皇后无子,王妃生下长子,即为光宗。朱常洵在其后出生,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。神宗久久不立太子,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,便纷纷就此事上奏,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,但仍…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九】部分译文
宁国公主乃孝慈皇后所生。洪武十一年(1378)下嫁梅殷。梅殷字伯殷,汝南侯思祖的堂侄,他天性恭敬谨慎,富有谋略,善于骑射。太祖在十六位驸马之中,尤其偏爱梅殷。当时李文忠以上公的身份主管国学,而梅殷则为山东学政,太祖赐…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二】部分译文
孝烈皇后方氏,是明世宗的第三位皇后,江宁人。世宗即位十年,仍没有儿子。大学士张孚敬劝世宗说“:古代天子立后,并建六宫、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妻,所以才多子嗣。陛下正值壮年,为了子嗣之计,应当广求淑女。…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三】部分译文
兴宗孝康皇帝朱标,明太祖的长子。母亲是高皇后。元朝至正十五年(1355),朱标生于太平的陈迪家。朱元璋称吴王后,朱标被立为王世子,跟随宋濂学习经典。 吴元年(1367),朱标年仅十三岁,太祖便命他前去巡察临濠墓地,并对他…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四】部分译文
秦愍王朱樉,太祖第二子。洪武三年(1370)受封。十一年前往藩地西安。这年五月,太祖赐其玺书说:“关内百姓,自元朝失政以来,不胜疲惫。今日我平定天下,又有运粮纳税之劳,百姓仍未休养生息。你到藩地之后,如果宫殿已完工,就暂…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五】部分译文
宁献王朱权,太祖第十七子。洪武二十四年(1391)受封。二年之后,朱权前往藩地大宁。大宁地处喜峰口外,属古会州之地,东连辽左,西接宣府,为一大镇。朱权带有甲兵八万,战车六千,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。朱权多次会合诸王…
-
【明史·列传·卷一】部分译文
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,宿州人。父亲马公,母亲郑媪,早年就已病逝。马公素与郭子兴关系很好,于是便将马氏托付给郭子兴抚养。马公死后,郭子兴将马氏收为义女,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养育她。后来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是一个非凡之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七十】译文
三法司指刑部、都察院和大理寺。 刑部受理天下案件,都察院纠察犯法官吏,大理寺驳令改正。 太祖曾说:“凡有大案,应当由我亲自审讯,以防止捏造诬陷罗织罪名的弊害。”所以当时重要案件多由皇帝亲自审讯,不委托法司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七十一】译文
有的刑法是明代新创的,不合古制,廷杖、束厂西厂、锦衣卫、镇抚司狱就是。 这几种刑法杀人极惨,而不依据法律。 继位君主都跟着实行,到明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。 历有朝野政令,完全操纵在武夫或宦官手中,确实可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六】译文
太祖攻下集庆路称昊王,废除各翼统军元帅,设置武德、龙壤、豹韬、飞熊、威武、广武、兴武、英武、鹰扬、骁骑、神武、雄武、凤翔、天策、振武、宣武、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。 革除诸将承袭元代旧制的枢密、平章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七】译文
元人返回北方,屡次图谋复兴。 永乐皇帝迁都到北平,三面靠近边塞。 正统以后,敌兵入侵的祸患日益增多。 所以在整个明朝,边防非常重要。 束起鸭绿江,西到嘉峪关,绵延万里,划分地域驻守防御。 最初设置辽东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八】译文
明朝初年,以垛兵法征兵的命令推行,百姓每户抽出一人当兵,卫所不缺少士兵,而且有多余的士兵。 不久,大都督府公布说,从昊元年十月,到洪武三年十一月,军士逃亡四万七千九百余人。 于是下达追捕的命令,制定法令惩戒。 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九】译文
自汉朝以来,刑法沿革不一。 隋朝变更了五刑的条例,设置三奏的法令。 唐朝编写律令,宪全以礼为标准而增损。 宋采用唐律,然而更重敕令,法律没有记载的,便听从敕令。 因而法令时轻时重,没有二个正确的标准。 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四】译文
三代划分治理山川的制度很详细。 自从井田制度废弃之后,田间水道完全堵塞,河水常常不能得到治理,于是开通渠塘井陂,用来供给灌溉。 明朝初年,太祖诏令各地主管官吏,百姓因为水利备文向上陈述的,立即向皇帝上奏。 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五】译文
明朝以武力平定全国,革除元朝的旧制度,从京城到郡县,都建立卫所。 地方的卫所由都司管辖,京城的卫所由五军都督府管辖,至于上十二卫是皇帝的随身卫兵,与它们没关系。 打仗就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,征调卫所的军队让他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