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】译文
万历元年,黄河在房村决堤,在洼子头至秦沟口筑堤。 第二年,给事中郑岳说:“漕运之道从茶城至淮安五百余里,自嘉靖四十四年开始.河水大发,淮口出水之处,海水沉沙渐渐淤积,今将近与山等高。 自淮以上,河流不快,泥水更加淤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一】译文
明成祖时开始建都北京,从东南转运粮饷,水路陆路同时运输,依照元人的旧例,同时采用海运。 等到会通河开通,海运陆运一起停止。 南边到达长汪口,北边到达大通桥,漕运河道三千余里。 综合考察,从昌平神山泉诸河水流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二】译文
长江南面的运河,从杭州北郭务到谢村北面,有十二里洋,有塘栖,德清之水流入其中。 越过北陆桥进入崇德地界,经过松老到达高新桥,海盐支河通到运河。 绕过崇德城南,转而向东北,到达小高阳桥束面,经过石门塘,转而向东,是王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六十三】译文
淮河,源出河南平氏胎簪山。 经过桐柏,它的水流开始增大。 往东到固始,流入南篷题州境内,往东汇合汝、颖各水。 经过寿州北,肥水流入其中。 到达怀远城柬,涡水流入其中。 往东经过凤阳、临淮,濠水流入其中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八】译文
采办制造的事情,历朝奢侈节省不同。 大约奢靡开始于英宗,宪宗、武宗继后,到世宗、神宗而达到极点。 它的事情项目繁琐,征收索取频繁。 最巨大并且艰难的,就是采办木材。 每年制造最大的,一是织造,一是烧造。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九】译文
黄河,从唐以前,都是往北流入海。 宋熙宁年问,纔分道奔向东和南,一支汇合于泅水流入淮河,另一支汇合于济水流入海。 金明昌年间,北边一支河断流,整个黄河之水都流入淮河。 元时,经当决堤,至正年间受害特别严重,济宁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六】译文
煮海制盐的财利,历代都是官府掌管。 太祖开初起兵,便设立盐法,置局设官,命令商人贩卖,取利二十分之一,以资助军队粮饷。 随后加倍征收,采用胡深的意见,恢复开初的制度。 丙午年,开始设置两淮盐官。 昊元年设置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七】译文
钱币的兴起,从九府圜法开始,历代遵循使用。 钞开始于唐代的飞钱,宋代的交会,金朝的交钞。 元代始终用钞,钱几乎被废弃。 太祖开初在应夭设置实源局,铸造“大中通宝”钱,与历代的钱同时流通。 以四百文为一贯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四】译文
赋税徭役的办法,唐代的租庸调还算接近古代。 自从杨炎作两税法,简单易行,历代相沿袭用,到明代而不改变。 太祖为昊王时,赋税取十分之一,徭役之法按田地计算出夫役。 县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按赋税十万、六万、三万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五】译文
历代以来,漕粮聚集,供给官府麇食,各自根据道路远近作为标准。 太祖建都金陵,四方贡献赋税,从长江抵达京城,道路近易于运送。 自从成祖迁都于燕,道路遥远,制度一共改变三次。 最初施行支运,后来施行兑运、支运互相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二】译文
公、侯、伯,共三等,用来封赐给功臣及外戚,有的流动而不世袭的流官之职,有的世袭。 功臣便发给铁券,封号有四等:辅佐太祖平定夭下的,称开国辅运推诚;跟随成祖起兵的,称奉天靖难推诚;其余的称为奉天翊运推诚、奉天翊卫推诚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三】译文
《礼记》上说:“从大地上获取财物,向上天取得法式。”使国家富强的根本,在于农业生产和种桑养蚕。 明朝初年,沿袭元朝旧制,钱法不流通而使用钞法,又禁止民间用银进行交易,似乎对人民不便利。 而洪武、永乐、洪熙、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四十八】译文
明朝官制,沿袭漠、唐的旧有制度而有所修改。 从洪武十三年起撤销丞相一职不再设立,分中书省的政务归于六部,用尚书承担国家大事,侍郎辅助他。 而殿阁大学土只用作顾问,皇帝这纔亲自掌握了权柄,学士很少参与决策。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四十九】译文
都察院,设有左、右都御史,正二品,左、右副都御史,正三品,左、右食都御史,正四品。 它的下属,经历司,经历一人,正六品,都事一人,正七品。 司务厅,司务二人,从九品。 起初设四人,后来革除二人。 照磨所,照磨,正八品,检校…
-
【明史·志·卷五十】译文
太常寺,卿一人,正三品,少卿二人,正四品,寺丞二人,正六品。 它的下属,典簿厅,典簿二人,正七品,博士二人,正七品,协律郎二人,正八品。 嘉靖年间增加至五人。 赞礼郎九人,正九品,塞塑年间增加至三十三人,后来革除二人。 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