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学堂
-
【国语·晋语·悼公始合诸侯】译文
晋悼公初次会合诸侯是在虚朾,目的是援救宋国。他派遣张老到各诸侯国去宣扬国君的声誉,并且观察哪些诸侯是有德的,哪些诸侯是逆乱的。吕宣子死,悼公认为赵文子有文德,而且能够关心军国大事,便派他辅佐新军。悼公三年,悼公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祁奚荐子午以自代】译文
祁奚请求辞去军尉之职,晋悼公问他:“谁可以接替你?”祁奚回答说:“我的儿子祁午可以。人们说:‘选择臣子莫如君主,选择儿子莫如父母。’祁午小时候,婉顺听话,外出游戏事先告诉父母去向,有事逗留告知场所,喜欢学习,不爱开玩笑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长鱼矫胁栾中行】译文
长鱼矫杀了三郤以后,又劫持了栾书、中行偃,对晋厉公说:“假如不杀掉这两个人,忧患必然会降临到国君身上。”厉公说:“一天之内已经使三位卿陈尸示众,不能再多杀了。”长鱼矫回答说:“我听说,祸乱发生在内叫做宄,发生在外叫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韩献子不从栾中行召】译文
栾武子、中行献子把晋厉公包围在匠丽氏家,然后召见韩献子,韩献子拒绝说:“杀害国君来立威,这是我所不能做的。对国君施威是不仁,办事不成是不明智。虽然得到一种好处,但也得了一个恶名,这我不能干。从前我在赵氏家里养大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栾武子立悼公】译文
在杀害晋厉公以后,栾武子派荀罃、士鲂到周都迎接晋悼公。庚午那天,大夫们都到清原去迎接。晋悼公对大夫们说:“我本来没想到能有今天,现在即位为君,这是天命。臣民所以要拥立贤明的国君,想来就是为了接受国君的命令。假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悼公即位】译文
二月乙酉那天,晋悼公即位。任命吕宣子为下军元帅,说:“在邲之战中,吕锜在上军辅佐智庄子,俘获了楚国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,才使子羽免难归国。在鄢陵之战中,吕锜亲自射中了楚恭王的眼睛,打败了楚军,安定了晋国,而他的后代却没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】译文
在鄢陵战役中,晋国讨伐郑国,楚国发兵来救。栾武子统帅上军,范文子统帅下军。栾武子想出战,范文子不同意,说:“我听说,只有德行纯厚的人能够享受大福,没有德行而归服的人众多,肯定会对自己造成伤害。衡量晋国的德行,如果诸侯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】译文
鄢陵之战时,楚军逼近晋军摆开阵势,晋军将士都很担忧,打算谋划如何应战。范匄以公族大夫的身份赶紧走上前说:“楚军现在把营地上的炉灶摧毁,把水井填平,不撤退又能怎样呢?”范文子拿起戈来就追打范匄,说:“国家的存亡是出于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范文子论私难必作】译文
从鄢陵回国以后,范文子对自己族里主持祭祀的宗人、祝史说:“我们国君傲慢奢侈却战胜立功,那些以德行获取胜利的人尚且害怕失掉它,更何况傲慢奢侈的人呢?国君宠幸的人太多,现在获胜归来,这种情况肯定会显得更严重。这样的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栾书发郤至之罪】译文
鄢陵之战打起来后,俘获了楚国王子发钩。栾书对王子发钩说:“你对晋厉公说:‘郤至曾私下派人劝说楚王,趁着齐、鲁两国军队还未到来的时候,就和晋国开战。而且在打仗时,如果不是郤至望见楚王就下车奔跑的话,那楚王一定逃脱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】译文
在鄢陵之战中,晋国想争取郑国的归附。范文子不同意,说:“我听说,做人臣的,能够内部团结然后才能图谋国外,内部不团结而去图谋国外,必然会出现内部纷争,何不姑且想办法争取国内的团结呢!事先考查询问一下民情,然后再决定是否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】译文
在鄢陵之战时,晋国讨伐郑国,楚国出兵救郑。大夫们都想作战,范文子不同意,说:“我听说,统治人民要使用刑罚来端正臣民,这件事做到了,然后才能对外显示武力,因此能做到国内团结,国外畏惧。现在我国司法官用来惩罚小民的刀锯,天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赵文子冠】译文
赵文子举行了加冠典礼后,去拜见栾武子,武子说:“美啊!以前我赶上作你父亲庄子的副手,他外表很美,但华而不实,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!” 赵文子去见中行宣子,宣子说:“美啊!可惜我老了。” 去见范文子,文子说:“现在你可要警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范文子不欲伐郑】译文
晋厉公准备讨伐郑国,范文子不想动用武力,说:“假如按照我的想法,诸侯都背叛,那么我国就可以有所作为了。正因为有些诸侯归附我们,所以搞得纷纷扰扰。这些诸侯,是祸乱的根源。得到了郑国,忧患会更加增多,何必要对郑国用兵呢…
-
【国语·晋语·晋败楚师于鄢陵】译文
晋厉公六年,晋国讨伐郑国,并且派苦成叔和栾黡分别前往齐国、鲁国要求出兵。楚恭王率领东方的夷人来救郑国。楚军还未摆好阵势,晋厉公下令发动进攻。栾书说:“君王已派栾黡他们到齐国、鲁国去发兵,请等它们一起到来后再…
古诗分类
- 「小学古诗」
- 「初中古诗」
- 「高中古诗」
- 「小学文言文」
- 「初中文言文」
- 「高中文言文」
- 「唐诗三百首」
- 「古诗三百首」
- 「宋词三百首」
- 「宋词精选」
- 「古诗十九首」
- 「诗经」
- 「楚辞」
- 「乐府」
- 「写景」
- 「咏物」
- 「春天」
- 「夏天」
- 「秋天」
- 「冬天」
- 「写雨」
- 「写雪」
- 「写风」
- 「写花」
- 「梅花」
- 「荷花」
- 「菊花」
- 「柳树」
- 「月亮」
- 「山水」
- 「写山」
- 「写水」
- 「长江」
- 「黄河」
- 「儿童」
- 「写鸟」
- 「写马」
- 「田园」
- 「边塞」
- 「地名」
- 「节日」
- 「春节」
- 「元宵节」
- 「寒食节」
- 「清明节」
- 「端午节」
- 「七夕节」
- 「中秋节」
- 「重阳节」
- 「怀古」
- 「抒情」
- 「爱国」
- 「离别」
- 「送别」
- 「思乡」
- 「思念」
- 「爱情」
- 「励志」
- 「哲理」
- 「闺怨」
- 「悼亡」
- 「写人」
- 「老师」
- 「母亲」
- 「友情」
- 「战争」
- 「读书」
- 「惜时」
- 「忧民」
- 「婉约」
- 「豪放」
- 「民谣」
- 「古文观止」
- 「辞赋精选」
- 「更多>>」